學校簡介
美國達羅捷派學校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學校采取純美式教學環(huán)境設置,配有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等,采用一對一多媒體數字化教學,實行無紙化學習,提倡節(jié)能環(huán)保。學校硬件方面更是配備了全新的新風系統(tǒng),保證學生們能夠在健康的空氣中快樂的學習。為保證學生良好的身體發(fā)育和食品安全,校方均采購有機食材。各項高指標要求,給孩子們的學習及健康成長提供了保證。捷派國際中學引進美國百年名校達羅高中同步課程,采用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自主學習(Active learning)、社區(qū)實踐學習(Community-based learning)、學術輔導(Academic Mentorship),重視個性化教育,發(fā)掘每個學生的自身特質,培養(yǎng)綜合性能力,打造品牌卓越的國際化學校。
美國達羅捷派學校采用美國高中同步課程,引進項目式學習、社區(qū)實踐及學術輔導等。學校旨在培養(yǎng)正式現代社會看中的實力,更是美國知名學府看中的軟實力: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社會活動經歷等。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學校引用深受美國頂尖私立中學、北歐各校和哈佛大學所推崇的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教學方法是從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設計項目,融入至少兩個科目,讓學生以團隊協作的形式完成整個項目,從項目中學習運用理論并實踐知識。
自主學習(Active Learning)
大部分課程的授課均采取圓桌討論形式,學生、老師面對面交流,做到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做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的領導力、團隊協作力。
學術輔導(Academic Mentorship)
美國達羅捷派學校設置了一對一學術輔導及心理輔導,指導學生進行學術規(guī)劃,找到學生的弱勢學科和不足之處,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便未來更好的適應快節(jié)奏、高強度的美國大學學習生活。
動手實踐學習(Hands-on Learning)
為了能夠讓學生未來更好的適應社會,養(yǎng)成優(yōu)良品質,學校安排了每周一次的社區(qū)動手實踐學習,如:泰康之家燕園敬老院項目。項目通過學生與老人近距離接觸、老人與學生的互相教授,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同時通過教授藝術內容,引發(fā)學生對于藝術的熱情,培養(yǎng)興趣愛好。
美國達羅捷派學校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包括:網球、籃球、舞蹈、聲樂、馬術、擊劍、冰雪、跆拳道、攝影、電影制作、多媒體藝術等。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課程,讓學生們能夠接受最好的體育項目訓練,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鼓勵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己,增加學生的體質和自信;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所設置的體育活動課程教師均為專業(yè)教練,保證學生能夠最大化的發(fā)揮潛能,增強體質,且確保安全。
課程設置
【美國高中同步課程】
學習模式
達羅捷派學校采取3+1的學習模式,3年國內中學課程,1年赴美學習課程。
留學意向國家:美國
【課程亮點】
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通過發(fā)展適宜性的實驗和探索來幫助學生建立理解和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框架。從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開始,達羅捷派學校的項目希冀學生通過多步驟的過程解決問題或找到答案。項目要求學生合理運用多種學習技巧,包涵閱讀、寫作、數學和研究、邏輯推理以及其他21世紀需要的核心能力。項目的規(guī)??梢远鄻踊行┛梢詥稳送瓿傻蟛糠謱σ粋€學生來說規(guī)模過大難度過高;所以項目式學習推崇團隊協作,我們鼓勵學生全程參與并提升其元認知能力。
學術堅韌性
項目式學習作為內容豐富的跨學科學習方式,項目是所有核心科目領域的出發(fā)點。通過一對一或小組等個性化建導方式的支持,學生能夠培養(yǎng)追求動人問題和設計挑戰(zhàn)的必備能力
設計思維提供了靈活的非線性的創(chuàng)新途徑且能發(fā)展智力的堅韌性。我們會先從完全理解一個問題或挑戰(zhàn)的共鳴開始。其次是發(fā)散思維,提出更多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式的多種可能。一旦選定方向,我們開始多次由好奇心、激情和堅持主導的創(chuàng)造。學生是項目的主體,他們會了解如何學習,認知到需要什么因素從學術、個人和集體層面來創(chuàng)造和完成自己設計的項目。
個性化學習體驗
在達羅捷派學校,我們力求學生能成為自己人生的設計師。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則從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在學校體驗到的經歷和產品開始。學生和教育者會一起設定個人的目標,跟進實時的進步,提供個性化的有意義的學習經歷。課堂里學生們的聲音是學術設計不可分割的部分。而集體會議可以支撐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將其模型化并被視為日常學習生活的正常組成。學生的好奇心是我們的出行、游玩和工作的源動力。在每一個學習旅行的過程中,我們鼓勵大家仔細推敲后慎重選擇,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群體中每位成員的福利而倡導。
課程介紹
必修課(Compulsory Courses)
英語(English)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ESL)
9年級英語(English 9th Grade)
10年級英語(English 10th Grade)
11年級英語(English 11th Grade)
12年級英語(English 12th Grade)
數學(Math)
幾何(Geometry)
代數(Algebra)
基礎微積分(Pre-Calculus)
高級微積分(Calculus)
統(tǒng)計(Statistics)
科學(Science)
物理(Physics)
生物(Biology)
化學(Chemistry)
地球科學(Earth Science)
歷史(History)
世界歷史(World History)
藝術史(History of Art&Music)
語文(Chinese)
中文(Mandarin)
選修課(Elective Courses)
心理學(Psychology)
經濟學(Economics)
編程(Coding)
意大利語(Italian)
公眾演講(Public Speaking)
商業(yè)創(chuàng)業(yè)學(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創(chuàng)新及領導力課程(Creativity and Leadership)